反复读诵《菩提道次第略论》有关依止法的内容,思量导师的开示,我对“念恩生敬”不禁浮想联翩。
为何要念恩?究其实际,念恩为的是生敬,生敬是为了对于所依止的善知识生起信心,唯有对善知识生起信心,才能对善知识所说的法生起信心,也才能于法受益。
曾有公案说:一位老太太对儿子带回的狗牙作佛牙想,感念佛恩,虔诚恭敬,日日礼拜,结果狗牙生出了许多舍利 ;还有一个老太太,一心依止、祈祷观音,日日念诵观音心咒,还把“唵嘛呢叭咪吽”念成了“唵嘛呢叭咪牛”,结果还得了成就,这些都是具足信心的佐证。
成就来自哪里?来自信心。信心来自哪里?来自于对所缘境的念恩。可以说,信心的大小决定了我们成就的大小,信心又缘于念恩的修行。可见,修持念恩不是善知识的需要,而是我们的需要。
念恩不是无中生有。是不是要对本不存在的恩德,予以思维呢?其实不是,之所以要念恩,是因为我们缺乏念恩的串习,而恩德却是客观存在。
在《十法经》中有云:“当我在漫漫长夜中,奔走于生死旷野时,是谁以慈悲的双眼将我寻觅?是我敬爱的善知识!当我在漆黑长夜中,被愚痴覆盖而陷入沉沉迷梦时,是谁将我从梦中唤醒?是我敬爱的善知识!当我沉溺在三有苦海中苦苦挣扎时,是谁如船师般救拔我?是我敬爱的善知识!当我误入恶道业际颠倒时,是谁为我指示安稳的善道?是我敬爱的善知识!当我被紧紧系缚在三有的牢狱中,是谁为我解开系缚,让我重返自由?是我敬爱的善知识!当我在长夜中为烦恼病所折磨,是谁如医王般为我疗治?是我敬爱的善知识!当我被贪嗔的烈火不断焚烧时,是谁化作清凉云雨熄灭我的热恼?是我敬爱的善知识!”如此七问,是这样吗? 真是这样吗?仔细思维,莫不如是。
想一想,导师何以著书立作、网络弘法、沙龙传灯,建立书院,踏入红尘……不就是为了寻找迷途的我们吗?诸多方便施设,无不是导师心系于我,苦苦寻找啊!
想一想,导师从人生佛教小丛书到佛法五大要素,从三级修学到八步骤修学方法,生怕我学不会,害怕我走弯路,为教我“想方设法”啊!
想一想,几十年来我在世间奋斗,结果是满目疮痍,遍体鳞伤,还为此造作了诸多恶业,如果不是那一天,猛然间听闻了导师的教法,我何以茅塞顿开?我何以迷途知返?幡然醒悟?
想一想,世间的人与人相处,都是有求的,即使至亲之人也是以相互的回报为代价,所谓;“养儿为防老”,“爱是相互的”,更有甚者,这种黏着又将我们引向了六道轮回,而导师呢?完全无私无我,引导我修学佛法,哺育我功德之乳,滋养我法身慧命,惟为我得到最圆满的生命。
如果没有遇见导师,我可能还在五欲六尘中奔走,乐此不疲,出苦无期;如果没有遇见导师,我可能还在盲修瞎练,找不到菩提大道,蹉跎岁月;如果没有遇见导师……
法恩胜于亲恩。如果说是母亲给予了我生命,那么,就是导师给予了我法身慧命。母亲赐予我的生命,但我还在轮回之中,因为无明之故,我还会造业受报,流浪生死;导师赐予的法身慧命,却让我走向觉醒,看到了出离轮回的希望。人身难得,较之更难的是佛法难闻;佛法难闻,较之更难的是善知识难遇,特别是在这个末法时期,真伪难辨,我又缺乏一双辨识真伪的慧眼!
念恩于当下。善知识的恩德难以报答,从导师到宗喀巴大师,到阿底峡尊者,到文殊菩萨、弥勒菩萨,到佛陀。站在此时,回头遥望,正是一代又一代的高僧大德薪火相传,灯传无尽,也正是佛陀所证悟的菩提之道才开启了众生的觉醒之门。追根溯源,是佛陀,是历代的圣贤为法忘躯,不舍众生,乘愿再来,才有了我今天的得闻法音,实在是难遭难遇。此时,我只有倍加珍惜,遵循善知识的教诲,安住于三级修学,依教奉行,才不枉此生相遇佛法,也才是真正的念恩。
回想予我有恩者,又岂止是善知识,岂止是佛陀?如果没有父母赐予我肉身,诸根具足,我又怎能听经闻法?如果不是父母的怀胎守护,百般呵护,用心培养,吃饭、走路尚且不会,又岂能取舍善恶?明白事理?
如果不是从小学到大学,一级又一级的老师的悉心教导,循循善诱,使我从大字不识两个,直到有了世智聪辩,又岂能睁眼看世界?可以分辨是非?
如果不是他人的相助与成就,孤独前行,我又怎能一路走来,日渐成熟?有所成就?
如果不是我们的国家政治安定,社会和谐,治安良好,又怎能有安然的生活环境?宽松的求学氛围?
环顾四周,科学的进步,网络的发达,交通的便利,乃至粮食、水、电、空气、花朵……无一不是成就我生存、成长的善因善缘啊。
此时,我想起了“一饭尚铭恩”的韩信,想起了每每提及金洲大师就合掌至顶、泪流不止的阿底峡尊者,想起了佛门“上报四重恩”的教诫,还有“知恩报恩”这几个字……
原来予我有恩德的因缘有这么多,是自己麻木了,是自己缺乏一颗感恩的心……
日前,有师兄分享了她每日念恩的修行,就是去寻找身边人对自己的好处,把有恩于她的人和事逐一写出来,日日回想、思维,时间不长,慢慢的她变了,感恩替代了不满,理解代替了苛责,怨妇变成了贤淑。
我也需要开始感恩的修行,因为这是为人的基本品质,更是学佛修行的真正开始……